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确权登记让农民抓牢土地权益

发布时间:2013-2-17 11:3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字体:

合同管理是根据承包合同、台账等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管理,主要是村集体和农户用合同来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确权登记是政府对农户承包土地财产权的确认和保护,需要通过查实面积、公示确认、登记在册、颁发证书等形式实现。

“按照我国法律,对不动产物权要通过登记明确权属加强保护。例如城市房屋、土地所有权等都要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以更好地保护所有权人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就是一种物权登记。”农业部经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保护土地承包人权利的重要手段。

他进一步解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实际上是按照《物权法》要求,通过健全登记制度明确权利归属,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四至等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将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记载于登记簿供人查阅。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户的承包地主要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农户通过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获得经营土地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交粮纳税的义务。农村税费改革后,附着在承包合同之上的税费负担被取消,农民还可依据承包土地获得多种农业补贴。截至2011年底,全国2.29亿农户承包了农村集体耕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22亿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亿多份,依法确认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

但合同管理对农民权益保护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二轮延包时历史条件制约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已有的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不够完善,有的地方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没有落实到户,多数地方存在着承包地确权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此外,农户实际承包地块、面积与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记载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许多地方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