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王石称楼市泡沫太危险

发布时间:2013-3-6 15:26:37 来源:凤凰网 【字体:

CBSnews的60 Minutes节目播出了一期有关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所面临问题的报道,两位中国房地产商的代表张欣和王石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对房地产业的悲观看法。

以下是CBS的报道:

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在地产的大规模投资所催生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即将破灭,CBS将其形容为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在接受主持人Lesley Stahl采访时表示住宅房地产的开发已经接近终点。她表示预计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商业地产仍将维持增长。而住宅地产则不同,她说道:“我自己的观点是中国的住宅地产投资真的已经走到终点了。”

万科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中国的房屋是否过于昂贵时,王石只是回答道:是的。Stahl提到上海的普通居民买房需要支付的房款可能是其年薪的45倍以上,王石表示实际比例甚至更高,这是一个泡沫,非常危险,甚至是个“灾难”。

当谈到去年在中国政府限购后房地产企业深陷债务泥潭、停止开发时,王石表示:“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CBS的报道中提到房地产调控措施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使得中国经济陷入停滞。

王石表示,当他去年降价时,他看到愤怒的投资者的抗议,其中许多人将所有积蓄投入了房产,而他们正看着自己的投资贬值。

而政府面临类似22条军规的困境:刺激房地产业或许可以避免这种冲突,但这只会让泡沫更大,甚至难以控制。但他也表示:“我相信最高领导层有智慧来解决这点。”然后他停顿了一下,他笑着补充道:“希望如此,但存在不确定性。”

CBS在节目最后说道:

同时,那些负担得起的人们仍然购买越来越多的购买房产....就如同我们(美国人)在我们的泡沫中一样,他们只是不相信好时光终将结束。

文字实录:

CBS【60 Minutes】栏目对话王石:楼市有泡沫房价太高

主持人:虽说事不过三,但是步美国和欧洲的后尘,谁最可能是第三个陷入困境的主要经济体呢?很多人都紧张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经济奇迹,短短三十年时间,在政府灵活的政策和命令控制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监管的主要对象包括了房地产建筑业,但是这同时也可能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产泡沫。如果你去中国,很容易听到关于泡沫的论调。我们发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在建设空无一人的房屋和城市。

这里是郑州,我们站在一条主干道上,现在应该是交通高峰时段。

Gillem Tulloch:是的。

主持人:这基本都是空的。

解说:Gillem Tulloch是一名香港的金融分析师,并且是最早注意到中国地产泡沫的人之一,他带领我们参观的郑东新区位于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和想象的不一样,我们看到所谓的“鬼城”,新修的高楼却空无一人,荒芜的公寓和空荡荡的郊区绵延一片一片又一片的。

主持人:为什么这些都是空着,听说这些都已经卖出了。

Gillem Tulloch:都已经卖掉了,卖光了,当然。

解说: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买的,他们有足够的钱却无处投资,他们不允许投资海外,利益收入菲薄,股票市场则是过山车。但是15年前,政府放开政策,允许私人购买房产,就由此开闸。

Gillem Tulloch:他们是之所以投资地产是因为房价一直上涨并且跑过了通货膨胀。

主持人:并且他们认为还会一直涨下去?

Gillem Tulloch:是的,就跟美国人之前的想法一样。

解说:事实上,房价翻了两三倍甚至更高,所以中产阶级榨干自己也要买5套甚至10套房子,给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设潮提供燃料。从没有哪个国家建过这么多、这么快。

主持人:地产业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主导地位?

Gillem Tulloch:是的,是过去几年和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人估计占据了经济的两成到三成。

主持人:他们修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城市。

Gillem Tulloch:是的。

主持人:修了大城市,却根本没人过来住。

Gillem Tulloch:是的,他们每年会建成12到24个大城市。

解说:和我们市场驱动的经济不同,中国的政府花费了2万亿美元来建造城市,从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他们的想法是“修好了自然会有人来住”,但根本没人来住。

主持人:这里简直是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解说:Gillem把我们带到这个已经空置了三年的购物中心。

主持人: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是很普遍。

Gillem Tulloch:是的,到处都是,他们过快地建设了太多的基础设施。

主持人:但是我看到你后面的肯德基啊,那边还有星巴克,还有其他美国的著名商标,至少,这意味着他们有信心这些招牌会开业?

Gillem Tulloch:不,这都是假招牌,只是为了装成会开业的样子,吸引潜在的买家。

主持人:是假的?肯德基还没有?

Gillem Tulloch:没开业。

主持人:没买或者租掉这家店面?

Gillem Tulloch:没,还没有。

主持人:星巴克呢?

Gillem Tulloch:没有。

主持人:就只是挂了个招牌?

Gillem Tulloch:对的。

解说:这都是表象,这里根本没有店员,也没有消费者。

主持人:看那边,施华洛世奇、伯爵,他们也瞄准了高端市场啊,都是面子工程啊。

Gillem Tulloch:是的。

解说:到处都是这种超现实,比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8.831.38% 资金研报],卖给了从未出现过的一百万居民。嗯,这不是在英格兰,你是在泰晤士小镇,修建于上海周边的一个英伦小镇。

Gillem Tulloch:现在已经建成了五六年了,花费了大概十亿美元,你看,现在仍然是空着的。

主持人:嗯,但是我听说那边还是有人做生意的。

Gillem Tulloch:婚庆业。

主持人:婚纱摄影。

解说:还有什么能比一场或者十场婚礼更有任期呢?在每座城市的郊区你都能看到这样的空城。

主持人:应该怎么看待中国的城市化?数以千万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那这样自然很合理了,建房子来迎合城市化进程。

Gillem Tulloch:但人们涌入大城市,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买的起房子,这通常会花费十万美元,甚至更多,所以,涌入城市的是穷人,他们的房子修错了种类。

解说:更糟的是,为了修筑这些大型城市,他们不得不拆掉此前这里的一切,扫清稻田、迁移上千万的农民。在郑州的郊区,我和Gillem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主持人:看到他们所做的,你有什么想法?

Gillem Tulloch:我想他们在搬砖,回收利用。

解说:这些村民正从自家房屋中捡点剩余的东西,推土机碾过后修建的空公寓,已推进到了远处的地方。

主持人:这么多空置的公寓,他们有可能住进这些高档房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