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居家新闻 >> 浏览文章

超现实主义梦境扭曲的事物、荒诞的组合

发布时间:2013-3-1 1:31: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陈琳

  [ 通过拼贴、重组、颠倒、转换、膨胀、巧合、拓印、空中造型、一体多意等手段,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制造出“阴差阳错”的效果,新一代的设计师就是凭借上述方式声名鹊起 ]

  只要动用那么一点点超现实元素,空间就和无趣绝缘了。设计买手克劳迪亚·弗兰德林(Claudio Ferdinand)最近在接受一家知名室内设计杂志采访时,“不小心”透露了这个秘密。他刚刚接受一位伦敦富豪的豪宅返修装潢委托,而对方要求他务必寻找一些有趣、刺激的东西,让空旷的房间看上去不那么冷漠和呆板。

  “他可能是厌倦了之前豪宅设计师鼓吹的极简主义。这也不奇怪,玻璃桌子、钢铁座椅,这些冷冰冰的材质终会让人厌烦。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也加剧了客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忧虑心态。”仔细推敲了委托人的微妙情绪,精心观察了目前设计界的几大热门趋势,经验老到的克劳迪亚把目光投向了新派超现实主义设计。他挑选了德国Surrealien设计公司最新出品的超现实3D墙纸,用于豪宅返修项目。

  其实,这种墙纸只是超现实设计中最简单的东西,但也能让最挑剔的客户感觉惊喜。

  “达利”的蜕变

  说起超现实主义设计,人们无可避免会联想起它的鼻祖——画家达利。“我要从你的大脑中窃取你的潜意识,用你自己的梦为你织造一个幻境。” 把弗洛伊德奉为精神导师的达利和他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一直被公认为是人类梦境最有力的诠释者。1936年,达利摆出“意淫”的姿态,以艳星梅·韦斯特的嘴唇为原型设计了“红唇沙发”,这让超现实主义从平面艺术华丽一跃,跻身设计流派。“红唇沙发”用柔软的羊毛和浓艳的红色,把那个年代的“大众情人”韦斯特的唇舌魅惑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直到今天,人们似乎仍然难以抵御在这样的“温柔富贵乡”中流连的蛊惑,Cappellini等家具知名品牌还在不断推出更新版本的“红唇沙发”。

  其实,达利的其他超现实主义设计,诸如手臂扶手椅、高跟鞋美腿矮桌、探寻内心平衡的力布斯灯,也和红唇沙发一样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不过,达利所创造的超现实设计,纠结着内心各种隐秘的情欲,对受过各种简洁设计流派熏陶的现代人来说,口味未免重了一点。用《家居廊》前任主编严宓的话来说,现在,人们更钟情于像Surrealien墙纸一样形式简单、“清心寡欲”的超现实设计。

  原本躲在北京(楼盘)798角落的中国设计师谢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审美背景下,意外地被“设计星探”搜罗了出来。她对骨瓷的形态做了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探索,让意大利品牌Driade对其青睐有嘉。在塑造泥坯时,谢东刻意制造出类似纸质材料和布艺靠垫一样的褶皱,经过烧制,质地坚硬的骨瓷竟然在视觉上呈现出“柔软”的肌理。谢东解释她的设计理念时说:“漂浮的云,流动的空气,融化的冰,我希望捕捉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用我的感知和理解让这种美好瞬间凝固。”

  利用内心“纯洁”的意识流,通过拼贴、重组、颠倒、转换、膨胀、巧合、拓印、空中造型、一体多意等手段,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制造出“阴差阳错”的效果,新一代的设计师就是凭借上述方式声名鹊起。荷兰设计师马赛尔·温德斯(Marcel Wanders)也被公认为这一派的代表。之前,他设计的“绳椅”(Knotted Chairs)、“蛹吊灯”(Zeppelin Chandelier)、流鼻涕花瓶(Airborne Snotty Vase)、肥皂碟浴缸(Soap Star),都是典型的“不沾荤腥”的超现实作品。去年,他又为Moooi品牌设计了一组棋谱桌椅,微小的棋子被放大成真实的桌椅,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之中,仿佛置身电影《哈利·波特》中的生死棋局。本季,由他工作室出品的“风吹花瓶”(blowawayvase),也沿袭了马赛尔一贯“眼见不以为实”的调子。在他的揉捏之下,陶瓷一改往日的硬朗,成了“弱不禁风”的“墙头草”。

  “别把现在的超现实设计想得太过神秘。因为我使用的是你们已经认得的东西,你们的反应会更强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邮件采访时,这位设计师难掩对自己“清汤寡水”设计的得意之感,“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对新奇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和达利那一代相比,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幸运。新材料和新工艺,为我们探索潜意识、制造虚无幻境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梦境的“安抚”

  “我更喜欢玩1+1>2的设计游戏,把自己的梦境完整地搬到现实中,让人们身临其境,把世俗的烦恼彻底抛到脑后。”事实上,马赛尔·温德斯最出彩的作品并不是家具单品,而是用家具、灯光、色调调配出的一系列室内设计作品。“别小看颜色和灯光对于家具的烘托作用,红色的炙热躁动、蓝紫冷静神秘、金色的雍容华贵,水晶的晶莹空灵,都会为超现实设计的神秘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马瑟完成了荷兰阿姆斯特丹Andaz酒店的室内设计,被荷兰设计杂志《Frame》誉为超越梦境,安抚人心的作品。缀满水晶灯的深蓝色的大堂穹顶,仿佛夜晚水母浮动的深邃海洋,棋谱桌椅搭配迷幻地图图案的墙纸和地毯,又让人感觉自己处于一艘环游世界的航船之中,海水、鱼儿近在咫尺。在“航船”上扮演着水手的你充满探险精神,又怎么会为了区区那么一点未来不可知的险阻而杞人忧天呢?

  当然,和大力散布正能量的马瑟“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师也大有人在。Za Bor建筑事务所的两位合伙人——阿斯尼亚·博日森科(Arseniy Borisenko)与彼得·扎提斯夫(Peter Zaytsev)在为Yandex Saint公司设计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二号办公室时,就用超现实主义设计 “反弹琵琶”。曾以“寄生办公室”在网络上爆红的阿斯尼亚和彼得,总是以玩笑和游戏的姿态做设计。这次,他们不仅把办公室布置成了一个迷宫,还在入口处安装了“正在剧烈膨胀”的时钟,“幸灾乐祸”地将员工内心“被时间吞噬”的恐慌无限放大。不过,他们也没有忘记在迷宫中的恰当位置安放巨大的指示牌,只是,这只巨大的手标不由让外人揣度这家公司的“强权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完成工作时间、管理层的强势做派,会束缚员工的创新能力,这都是IT公司的大忌。”阿斯尼亚说,“于是,我们就干脆把这些忌讳用设计语言表现出来,夸张戏谑捅破了忌讳和隔阂,反而能让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更为融洽。”

  新加坡MOD(Ministry of Design)设计事务所近期为李奥·贝纳(Leo Burnett)广告公司打造新加坡办公室时,也按照客户的需求大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设计语汇。设计师将公司创始人、“广告狂人”李奥·贝纳老头的白描头像在窗口和墙面上无限放大。而老头惯用的那支创意铅笔,则被斜插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成了办公室的“支柱”。员工将这种夸张的设计戏称为“有时刻在创始人注视下工作的幻觉。”而MOD设计总监考林·谢(Colin Seah)阐释他们的设计理念时则表示:“与其说那支铅笔是整个办公室建筑内部的支柱,不如说那是整个广告公司的精神支柱和起家资本。”想想“广告狂人”的至理名言——伟大作品,很少是在甜蜜、轻松、热情的气氛中创造出来的,反而是在很大压力和复杂的争论中产生的。考林·谢打趣地说:“就让后来的广告精英在前辈的注视下,顶着重压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