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中国正在重蹈美国金融危机覆辙
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消息,华尔街日报中国实时报栏目周一文章称,两名经济学家指出,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之前曾有过的三个警示性信号已经在中国出现,这意味着中国只有非常有限的时间来摆脱困境。
文章指出,在野村证券于上周六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经济学家张智威和陈家瑶指出,物业价格的上涨、杠杆化的快速积累和潜在增长率的下滑都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危机。
这份报告引用凯斯席勒房价指数指出,美国的房价在2001年到2006年之间飙升了84%。而作为野村证券经济学家的张智威和陈家瑶对中国的官方指数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这组数据指出的2004年到2012年之间主要大城市房价113%的“良性增长”并不准确。他们认为,这个数据过于宽泛,包括了全国范围内老旧和低品质的住房。与之相比,近期一份考虑到这种质量差异的学术报告认为,仅2004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房价的涨幅就已经是250%。
张智威和陈家瑶在报告中写道,“中国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在过去多年推出了一系列逐渐收紧政策以控制物业价格的措施。市场的模式是,在紧缩政策推出之初下降,然后反弹,这意味着风险并没有得到缓解。”依赖出售土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可能在房地产开发商因为市场崩溃而受打击时遭受同等的重创。这些问题会轻易地在银行系统找到突破口——估算显示,中国银行业14.1%的流通贷款发放给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6.2%授予了房地产开发商。
野村证券认为,中国还是有时间来避免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只要政府不畏惧马上启动政策紧缩。不过这一做法的代价将是2013年经济增长前景的受压制——虽然最终的实际增长还是有望在2013年上半年达到8.1%,在下半年维持7.3%。报告强调,早期的紧缩可能引发可以控制的债务违约情况。
报告指出,另一个结果是继续目前的宽松政策,实现超过8%的2013年经济增长,然后面对可能在2014年初就出现了市场崩溃。而这种崩溃将会很快蔓延到整个系统,迫使政府介入对银行和地方政府进行救援,可能需要出售公共资产来解决混乱局面。
报告认为,最终导致中国出现危机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计算的数字,它代表了经济在不产生额外通货膨胀情况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增长速度。即使是最乐观的分析师也同意野村证券的判断,包括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萎缩等等因素都造成了这个指标的下降。这使得中国决策者刺激经济增长的回旋余地相比过去大大减少。
张智威和陈家瑶指出,“金融危机通常跟随技术革命和所谓的经济奇迹,因为投资者和决策者开始过高估计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决策者可能错误解读潜在增长的结构性放缓,将它视作周期性的现象,并试图使用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增长,这实际上为过热和最终痛苦的调整埋下了种子。” (孔军)
上一篇:高盛摩根士丹利看好美股 提高标普指数目标点位
下一篇:全球12大投行点评塞浦路斯存款税风暴
·美股大幅震荡 中国概念股下跌2013.03.24
·中国概念股综述美股大幅震荡 中概股继续下行2013.03.24
·对冲基金经理们的2013年似乎异常的温暖2013.03.24
·拉斯金美联储准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2013.03.24
·习近平成首位参观俄军最高指挥部外国领导人2013.03.24
·打击腐败需国内国际“双重”工具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