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货币战争升级
货币战争虚与实
本报记者 叶慧珏 上海报道
农历新春过后,不久前被零星隐晦提起的“货币战争”,陡然从原先的暗流变为台面上的争斗。
2月中旬的G20财长峰会非但没有遏制这一势头,反而促使日元在峰会后一天大幅贬值,而2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的会议纪要公布释放货币宽松倾向,令英镑加剧贬值。
此间,各大投行频出报告,分析各国政策准备和“战争”态势,明显有意炒作该题材,做空呈现大幅贬值之势的币种。
美银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2013年高风险事件目前看来有债券崩盘(法国或者美国)、货币战争(日本、欧洲和新兴市场之间)或者通胀。”
恐怕连两年多前呼吁警惕“货币战争”的巴西财长几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都没有料到,这一波贬值几乎牵涉到了全球各大主要货币。
曼特加2010年所说的“货币战争”,主要针对当时美联储量化宽松促使本币贬值,间接导致巴西雷亚尔剧烈升值,引发剧烈通胀,而巴西却缺乏应对之道。
当年新兴经济体应对“热钱”流入的警告言犹在耳,新阶段的货币战争已经重燃战火这一次,是没有通胀担忧的国家采用汇率杠杆以期提振经济,而受到通胀压力掣肘的国家只能尽力通过其他方式对抗。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参与国家诸多,利益牵扯复杂,各国际联盟也都无法明确表态。七国集团(G7)声明表示“一贯致力以国内政策工具实现国内目标,不会为汇率设置目标”,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则更加暧昧,最近发布的公告认为,各国政策并不能以竞争为目的来设置各国的汇率。
但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更多担心的是“汇率忧虑”,不少官员私下还表示,预计汇率问题将成为今后很多国际会议的热门议题。
这让人不由想到,2011年11月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美联储、瑞士央行等六大央行联合行动,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的利率成本,并将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授权截止到2013年2月1日。
此后立即升温的“货币战争”并非巧合。目前,以上各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尽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经济复苏乏力成为这些国家更为棘手的挑战。在此情境下,全球央行临时性联盟瞬间解体。
“政策制定者不用汇率作为周期性的刺激措施是因为效果不明显,现在各国启用(汇率武器)是因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乏力,又不愿意实施结构性经济改革。”花旗集团的报告指出。
该报告同时警告,那些因为担心无法控制国内资产价格或者通胀水平而面临更多掣肘的国家,难以赢得此次的货币战争。
上一篇:穆迪下调评级英镑大跌 英国为何“欣然”接受?
下一篇:英镑将走高 不只受英国基本面影响
·NordFX欧系货币小幅回落 美元兑日元再次反弹2013.02.25
·嘉盛集团日本央行新行长人选左右投资者情绪2013.02.25
·谁将入主日本央行 各方开出人选条件2013.02.25
·意大利选举结果未明 美元兑日元下挫2013.02.26
·意大利大选不明推升避险情绪 美元日元收跌至91.862013.02.26
·黑田执掌日银板上钉钉 美元日元企稳反弹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