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外汇 >> 全球汇市研究 >> 浏览文章

M2占GDP之比不能有效衡量货币超发程度

发布时间:2013-3-12 20:13:00 来源:国际商报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量已近百万亿元,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接近190%,有人据此得出“中国货币严重超发、潜在通胀风险较大”的结论。事实上,M2占GDP之比这一概念并不能有效衡量货币超发的程度,此结论着实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首先,M2与GDP之比这一说法本身不科学,不能真实反映货币超发程度以及通胀压力。

  其次,对M2存量与M2/GDP比值进行跨国比较,亦无太大意义。由于金融产品创新使得货币划分界限变得模糊,以及世界各国M2的定义及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令M2存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进行跨国比较的。

  另外,企业融资以贷款为主、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为主的国家,M2/GDP通常偏高;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M2/GDP通常偏低。我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储蓄率高。我国与发达国家金融结构迥异,M2/GDP指标即使有所谓的意义,事实上也不具备横向可比性。

  最后,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最终标准是物价水平。研究表明,货币存量与物价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影响物价水平更重要的因素是货币供应增速及资金价格。简单地说,若货币增速超过实体经济需要、实际利率长期偏低,物价上涨压力就会加大。但如果货币供应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即使货币存量很大,也不一定就能导致物价上升。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2%、CPI年均上涨2.3%,属于“高增长、低通胀”搭配,表明我国的货币环境总体上是适度的。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