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银行 >> 五大银行 >> 浏览文章

中资银行艰难“出海”

发布时间:2015-9-24 9:2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尽管近几年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增速明显提升,但是与国际大型银行仍差距甚远。国内“走出去”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体制机制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进度和积极性。中资银行的出海路仍然艰难。

  尽管近几年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增速明显提升,但是与国际大型银行仍差距甚远。国内“走出去”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体制机制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进度和积极性。中资银行的出海路仍然艰难。

  今年8月20日,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大幅贬值,汇率当日最大跌幅达26%。对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设有分行的两家中资银行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货币贬值,银行的资产也全部缩水。”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近期在“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公司”)调研,他了解到,尽管这些年来,工行每年都在赚钱,但是因为本币贬值的厉害,十多年前投入的股本金如今也缩水了一半多。

  “刚过去时,工行用美元投资,投资后被要求换成当地货币经营,当地货币不断贬值,再折回美元就不挣钱了,亏损得厉害。”赵锡军说。

  “尽管工行已经经营十多年了,但是发展仍然很艰难。”赵锡军在9月20日于北京举办的《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发布会上说。

  该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浙江大学互联网与创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该报告由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教授及其团队合作研究并编制。

  根据研究指数,结合相关调研情况,报告提出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五个核心结论: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领先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国际化中信银行占先机;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但其增速持续高于国内经济发展;五大行海外机构近一半在亚洲,分布集中。

  中行工行是国际化主力

  会上,贲圣林对报告作了解读。

  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三类指标从境外资产积累、营业情况、分支机构以及海外并购等多方面建立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并分别对国际化实践较为丰富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指标评估与排序。

  报告主要分析呈现了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现状。

  五大行中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指数遥遥领先。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指数在五大行中排名最为靠前,工行次之。报告会上,专家点评指出,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在香港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倘若不将香港地区算作境外,工行的国际化指数或将是最高,未来报告建议考虑业务集中度的问题。

  从增速来看,农行年均增速最大,随后依次为工行、建行和交行,中行略有负增长。

  股份制银行的国际化,中信银行占得先机。部分股份制银行的2014年国际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信银行、招商银行 、广发银行 。从指数来看,中信银行国际化水平大幅领先,约为3家银行综合平均水平的1.5倍。

  从增速来看,广发银行增长最快,其次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国际化进程近5年陷入停滞。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相应的花旗银行数值为60.29%、50.59%、50.32%,汇丰银行为48.36%、62.35%、69.05%,约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

  尽管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相比还相距甚远,但是研究还发现,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增速持续高于国内经济发展。

  除了受到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四万亿投资的驱动外,2007年至2014年的8年间,中资银行境外资产、业务发展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显著高于境内业务、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以及我国GDP的增长,尤其是五大行的境外业务近几年平均增速高达28.56%。五大行中,境外资产规模最小的农业银行,近些年境外业务增速最为突出,2014年达到了76.77%,是五大行平均增长率的2.6倍。

  从地区分布上,研究发现,五大行的海外机构近一半在亚洲,分布集中。从总量上来看,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远多于其他3家银行,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三。

  五大行海外机构约一半集中在亚洲地区,说明国内银行对外扩张时多以周边地区作为首发地点,同时,近些年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促使中资银行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拓展。

  另外,五大行海外分支机构在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地区的数量显著高于非洲地区,表明除了拥有地缘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之外,中资银行资本会优先向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流动。

  契机与责任共生

  贲圣林总结说:目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是我们增长速度和空间可能会提速。这一方面因为我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我们的客户“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我们的人才储备在逐渐加大;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 ”的国家战略,一定会助推国际化的步伐。

  尽管工行因当地金融环境变化、汇率变化,而遭遇资产缩水难题,但也蕴藏契机。

  有媒体报道显示,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近期的贬值30%,哈萨克斯坦仍表现淡定,此举也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去美元战略的一部分。据公开资料,早在2014年年底,哈萨克斯坦就宣布将出台一系列去美元化措施。

  另外,哈萨克斯坦还出台举措推广人民币的广泛使用。

  去年9月,中国银行已经在哈萨克斯坦开展了人民币对坚戈的直接交易。

  2014年12月,中国央行与哈萨克斯坦央行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中哈本币结算同时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两国经济活动主体可自行决定用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和哈萨克斯坦坚戈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结算与支付。

  赵锡军提醒说:“这为中资银行提供了机会,但是机会怎么变成现实的业务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已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

  “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从2007年真正开始。在过去七八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增长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是以五大行为主,特别是以中行和工商银行为主。”贲圣林说。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场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让世界银行业遭到了重创。与之对照的是,中国银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与经营绩效。一些大银行普遍陷入资本不足和流动性短缺的局面,这场金融危机成为中资银行扩张的重要机会。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监管方面的考虑,对于外国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设立的严格的限制。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稳定金融体系、化解金融风险、吸引外资进入,部分国家降低了准入门槛,为中资银行的进入创造了机会。

  与此同时,东道国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金融需求增加,且中资银行在并购市场的机会也增多了。

  此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自此启动。人民币“走出去”的进程也不断提速。

  直至当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又迎来历史契机,国际经济呈现分化新格局、国内经济步入运行新常态;同时,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范围齐升、国内资本市场也在逐步开放;还有国家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也已艰难出海,中资银行的出海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IMI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客观来讲,中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在内还并没有融入到国际金融业务的主流。“国际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究竟何为“国际化”仍需要深刻思考。“银行在全球设有分支机构,有利润有资产,就算国际化?我觉得这只是初级水平的国际化。”

  向松祚说:“高级水平的国际化,是银行要在国际金融体系拥有话语权、定价权,具有主导或影响国际金融操作的软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我觉得我们只是刚刚迈出国门。”向松祚说,“银行的国际化背后真正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语言,一个是国际货币。这个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思考。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不能靠单个银行的努力。”

  出海之路仍艰难

  尽管近几年,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增速明显提升,但是与国际大型银行仍差距甚远。中资银行的出海之路仍然艰难。

  向松祚观察认为,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主要存在三点障碍:一是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国际歧视,使得国际业务在具体开展时处处受限。比如,迪拜对美资、英资银行优惠较多,对中资银行就没有。另外,向松祚认为,国内“走出去”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体制机制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进度和积极性。

  国际化人才的短缺是向松祚提出的第三个障碍。“中国要想国际化,需要重塑人才机制。几十万以上的海外留学人才很难回到中资银行,造成了优秀人才的浪费。”我国相关部门应努力营造国际化氛围,为中资银行的“走出去”扫清制度障碍。

  赵锡军在点评时也提到,中资银行在海外受到环境制约。“前几天去阿拉木图调研,当地环境对中资银行有很多戒心,对中国人过去都有很强戒心。中国人过去签证都很困难,而免签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 、日本、韩国等。人员往来都比较困难,且不说监管问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里,开拓业务是很艰难的。”

  赵锡军和央行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了解到,可能是前期大量中国人过去,做了一些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等使当地人受损害的事情,相关人员流动政策收紧了。”赵锡军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指出,结合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形势的变化,我感觉我们应该研究现在“走出去”的政策和外部环境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大的银行走出去。另外,环境的变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促进了金融业的走出去,需要中资银行放宽国际视野。

  焦瑾璞建议:“在具体的中资银行国际化操作步骤方面我感觉还是要慎重。”在操作的时候切忌脑子过热,还要注意该国的信用问题。

  报告也总结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海外发展经验,对中资银行“走出去”提出战略建议。

  首先,各银行应立足自身实际,审慎制定国际化规划,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海外扩张,切勿跟风。

  其次,在“走出去”的区位选择上,应牢牢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同时向新加坡等发达金融市场国家拓展,并努力填补欧洲空白,加强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布局。

  再者,在“走出去”的模式选择上,对于刚走上国际化道路的商业银行来说,若东道国监管限制较低,先采用新设境外机构的方式或许相对稳妥一些,待环境熟悉,找到合适的收购对象之后,再通过并购重组、机构整合的方式实现现有机构的有效扩张。

  最后,在有着积极预期的海外发展前景下,中资金融机构应坚持“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拓宽境外发展区位选择,正确选择海外发展模式,并积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实现稳健而快速的海外发展。

  在“走出去”的机构形式选择上,初期可设立代表处,之后可考虑通过分行发挥集团优势,通过子行设立防火墙。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Bank/wdyx/19164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