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三套房贷很傻很天真
近日,银监会口头要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暂停第三套房贷。此后天津也随之跟进,已有7家银行相继暂停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暂未停止第三套住房贷款的银行首付均执行6成。对于暂停三套放贷的政策,大家并不陌生,其实早在今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提出过要求: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放贷。看来从当初的“指导性建议”到此次的“口头要求”,政策的刚性似乎更进了一步。
三套房贷政策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畸形儿,在众多的争议与乱象中生存。管理层把它当成悬在楼市头上的一把刀,部分无聊的专家和学者在对三套放贷问题展开“三俗”式的大讨论,老百姓则是“猜闷儿”,还有一些真正被挡在市场门外的需求者表现为“郁闷”。我们现在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暂停三套放贷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楼市投机?二.该政策的负面作用有多大?利与弊如何去量化?
暂停三套放贷真能抑制房价吗?答案似乎是能,道理很简单:抑制了投机炒房。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个作用似乎变得大打折扣。事实上,中国楼市之所以投机需求旺盛,根源在于两点:一是中国投资渠道太少,特别是可供普通百姓投资的方向,楼市兼有居住和保值的属性,是投资的首选。二是中国人太有钱了,钱多的没处花。
对于第一点,大家应该普遍赞同,对于第二点,一定还有人不认同。没关系,我现在告诉你:楼市所遵循的是典型的“二八定律”,也就是说20%的富人群体足以托起了这个市场,而80%的穷人被挤出了市场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一个在中国严重不适用的指标,可就是还有人拿它说事)奇高,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可房价却能够继续上涨的原因了。由此可见,抛开暂停三套房贷政策本身的执行力度与效果不谈,即便该政策有效实施,从长远看,效果似乎不会明显。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再来看看暂停三套放贷后的楼市“路线图”,首先明确一点,购买三套住房的需求包括两种:一种是投资性需求,还有一种是改善性需求,而“一刀切”式的政策实施后,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楼市需求,但同时也把部分改善性需求拒之门外。此外,该政策根本无法约束真正的富人群体,且不说温州炒房团等职业投资客,即便是企事业单位高官、民企小老板们,你觉得他们买房需要贷款吗?此外,在中国楼市整体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房价的下调只会给这些富人群体以逢低买入的时机。因此,不错,三套房贷政策确实抑制了房价,但却是以牺牲市场的正常改善性需求为代价的,最终的结果是,有限的楼市资源被进一步错误地配置。这也就是该政策的负面作用。
此外,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说,管理层到底想干什么?究竟如何定义房地产的属性?从此次国家出台的若干政策来看,似乎是想把房地产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如果是那样的话,干脆连二套房贷都停掉算了,言外之意,一个家庭就只能有一套住房。反之,如果管理层还承认98年的房改,就应该认同房地产的市场经济属性,那么当前二套房贷,乃至三套房贷政策都是错误的。再有,此次为何叫做“暂停三套房贷”,而不是“禁止”?既然是暂停,那么就意味着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取消该政策。也就是说,目前三套房贷政策的出台完全是为了抑制房价而制定的,管理层明知道它不合理也要推行?
中国有句古话: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退一步讲,如果三套房贷政策真能做到如此,那我们也认了,可问题是,这样的政策错杀了一百,却也放过了一百。两头都没占上,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暂停三套房贷政策已经傻到天真的程度了!
就在这篇博文即将完成的时候,笔者接到了一个手机短信,称调查显示:4成网友表示首付不足是购房的最大障碍。真是富有戏剧性,似乎在为本文做一个结尾,也在此诠释了一个真理:楼市向来不乏刚性需求,问题在于政策如何去引导?过分的透支需求或压制需求都是错误的做法。
最后还是要延伸地说一点:
政策应该分为两种(楼市政策也不例外),一种是基于建立市场体系制度或完善市场机制,比如招拍挂制度、物业税等等,另一种是用于调节市场,比如目前调控楼市的很多政策。两种政策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属于机制、制度,一旦确立,不能随意更改;后者旨在调节市场,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随时纠偏。但管理层却似乎经常把这两种政策不加区分,混为一谈。最具讽刺意味的莫过于2005年出台5.5%的营业税(后在2006年从2年时限改为5年),当初旨在通过增加交易正本来抑制房价,然而时隔5年,房价涨了多少?营业税起到调控房价的作用了吗?但今天营业税取消了吗?
上一篇:变堵为疏房地产调控的出路
下一篇:牛刀北京预售房款监管斩断了炒楼资金链
·集成家装备战年终市场2012.11.28
·警惕新房装修后氡污染诱发癌症2012.11.28
·集美以旧换新将延续2012.11.29
·宜居中国北京论坛举行2012.11.29
·“精雕”家具2012.11.29
·家居企业拓展三四线城市市场1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