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的威慑力宜更具针对性
如果要使得调控有进一步的效果,就应该更注重于细节上的控制,将以往面上的打击转为更为精准的打击。
“国五条”来了,但看上去是雷声不大雨点也比较小。早在去年楼市行情扭转过来的时候,对于政策的走势已经有不少精准的预判,甚至有些专家学者很早就斩钉截铁地预测今年初肯定会有新的政策出台。但“国五”的出现并没有带来多少惊也没有多少喜。
从此次调控的内容上看,炒冷饭的嫌疑还是比较浓的。与去年春节期间的国家政策定位来看,此次的力度仍然偏软。此前,不少人看着房价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就出现快速上涨的行情,曾经从外围就给高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甚至包括二套房首付门槛的提升,房贷利率的加码以及其他打击投资性需求的政策等等。但这些内容显然没有在“国五”中得到体现。
新政策出台以后,不少专家提出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无论是2010年的调控还是2011年的严控,力度已经足够大,但影响的面也广,甚至已经不只是在打压投资,连首次置业以及换房需求也受到了误伤。比如说在信贷上,利率的升高以及二套房首付比较的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些刚性需求买家的利益。所以在去年,调控的基调不变,但已经开始在微调着政策的针对方向。以求从面上的调控转为针对性更强的点对点调控。从这个角度上看,作为新一年开始首个国家性的新调控政策,“国五”的平稳是有其道理的。
支持这种观点的业内人士并不少。广州一位专家就曾表示,作为整个行业而言,仅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市场规则是不合理的,但作为房地产这个带有民生性的行业,通过调控来达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其必要性。但在调控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其打压面。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调控政策虽然很严厉,使得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过快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房企的资金链问题以及刚性需求误伤。作为目前国内拉动经济的一个主力行业,房地产业的健康经营牵动着整个经济面的运行。在打击房价过快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给企业留有生存的空间。以往房企的粗放性经营带来了暴利,而通过近两年的调控,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了转型,除了在商业领域的开拓外,在住宅生产方面也更为理性,更贴近民生,如万科等大型房企都开始走中小户型路线,以低总价的产品来带动经营效益的增长。这表明,长时间的调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果要使得调控有进一步的效果,就应该更注重于细节上的控制,将以往面上的打击转为更为精准的打击。例如,新政策应该直接面向投机以及投资需求,应该直接针对泡沫比较严重,空置率高的二三四线城市。
上一篇:“国五条”为未来调控政策指明方向
下一篇:广州楼市春节成交并未见淡
·政协委员称征收房产税实际上无宪法依据2013.03.02
·二手房交易课重税代表吁进一步完善调控措施2013.03.02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 政协委员关注“国五条”细则2013.03.02
·新华视点楼市十年九调 房价屡调屡高2013.03.02
·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调控房价先调控政府2013.03.02
·专家“把脉”中国城镇化生态文明应融入全过程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