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内第四次熊市 疲弱港股底在何方

疲弱港股底在何方?
[2015年四五月间,港股形成“双顶”形态,进入今年1月,恒生指数更是加速下跌,一度跌破19000点,累计跌幅最高超过万点。]
“牛市就是要涨到大家都不信,熊市也是要跌到大家都不信。”
2015年四五月间,港股形成“双顶”形态后,开始了大半年的熊市进程,进入今年1月后,恒生指数更是加速下跌,一度跌破19000点,累计跌幅最高超过万点。从各个指标来看,已经彻底进入了熊市,尽管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近期内港股可能展开一波反弹,不过从过去几次熊市的经验教训来看,无论是持续时间和跌幅,港股的熊市似乎还没有完。
回顾港股过去20年,从2015年5月开始,这是港股市场经历的第四个主要熊市,不少投资者高喊港股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区间,但似乎从港股跌到23000点开始,就不断有分析人士呼吁因为估值近乎全球最低,港股可以抄底,结果频频被“打脸”,港股一度跌破19000点,国企指数跌破8000点,市盈率差不多跌到6倍的历史低位。
市场亦传出曾经在1998年大肆做空港股和港元的知名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发声:“我已经做空美股和亚洲货币”,他预计2016年对市场而言将是“困难”的一年,市场可能进一步下跌。“如果市场有一个真正的底部,那这个底部将被多次测试。”
对港股来说,过去几次熊市持续时间和幅度,今天依然没有达到,会不会有下一个更低的底部?
从过去三次熊市的下跌幅度来看,这次港股到最低点的跌幅依然远远没有前面三次的可怕,此前三次港股市场跌幅在50%到70%之间;而从时间上来看,过去三次持续时间在1年到1年半之间,而本轮熊市至今只有大半年,估值如此低廉的港股是否还会再跌?
香港过去20年的几次大熊市,第一次是1997年8月到1998年8月,从16820点跌到6544点;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从18397点跌到8894.36点(最终2003年4月的8331点是非典疫情引发恐慌导致);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底或2009年3月形成双底,跌幅则超过20000点。
投资人士温天纳称,全面看过去三次熊市,都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1997年的是亚太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裂主要为纳斯达克大跌影响,2007年10月开始的大跌,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目前的情况和上述三次熊市都有所区别,港股大跌主要是因为内地经济放缓、美国加息的因素造成,还有人民币贬值的因素,这也使得香港的环境受到较大挑战。不过,2016年再次出现金融危机的机会不大,目前欧洲继续进行量化宽松,美国加息有可能放缓,中国也在采取各种措施。
深圳一位港股私募人士认为,估计短期内在人民币暂时稳定下来、美国加息可能放缓的背景下,港股可能有所反弹,但不宜期望太高,日本等外盘大涨,石油价格反弹,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沽空盘的集体平仓,而A股涨幅显然没有跟上,成交甚至创出新低。
用估值来判断港股是否已经见底,并不一定适用,这也是过去很多因为估值低而买入港股投资者巨亏的主要原因;这次港股熊市很大的原因是人民币贬值,而港元又跟美元挂钩,大部分港股又是人民币资产;无论从哪一种估值方式来看,如果人民币继续跌,都会导致港元计价盈利和净资产下跌;2015年10月底到现在,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从6.31一度跌到6.76,这期间恒生国企指数累计跌幅一度逼近30%。
很多人形容港股是二奶市场,究竟什么是二奶市场?之前笔者的理解是来自港股长期走弱的表现,例如每次有好消息,A股大涨,港股却不跟升。相反,一旦全球或中国出现坏消息,港股却往往先于其他市场而跌。有些时候港股还要比出事国家的股市跌得比较多,如北韩试射危险武器,港股反应曾经比南韩股市还要大。这就是去年笔者对于港股被称为二奶市场的理解。不过踏入了2016年,笔者跟多位专业投资者沟通后,对于港股所谓的二奶市场又多了一层次的理解。
由于港股跟A股或美股表现出现长期的差距,大部份曾经投资过港股的专业投资者都表示现在的港股只适合做短期而不是长期。它们的说法是如果有能力投A股和美股,长期仓位一定是这两个地方,之后就把投资港股当作是一个项目来做,机会出现时才做。而他们口中的机会并不是说股票特别便宜的机会,而是说当港股气氛好转,预期能有一至两个月的炒作时候就进来。既然港股那么不吸引,为什么它们还是愿意进来?主要原因是港股的确是便宜,再加上港股是没有涨停的机制,因此一有风时,港股是能给投资经理带来短期很丰厚的回报。大家回想一下去年4月份,基本上恒生指数就在三天从25000点升到28000点。既然指数都可以在三天内升12%,可以想象很多股票在那三天内当然不止升12%那么少。虽然美股亦不存在涨停跌停机制,但因为美股估值已经处于高位,很难再出现这样急速的上升。因此,对于投资经理来说,港股的短期爆发力是有其吸引之处。
但港股亦存在另一问题,就是当没有风到时,不单只表现比其他市场差,更令人却步的是很多股票成交量十分低迷。想想为什么这次国内的熔断机制如此短命如此失败?本身熔断机制是想给大家一个冷静的机会,以防出现更恐慌的抛售。但问题是国内熔断机制设计为指数跌到7%就全面停止交易。有关当局没有意识到,对于投资者来说,停止交易沽不出去是比股价继续下跌为更恐慌的事情。A股市场波幅一直比其他市场大,根据调查,年度算A股指数触碰7%的次数要比其他市场更多。因此,跌幅由5%扩大到7%是相当容易的事。当5%的15分钟熔断冷静时间过后,投资者都害怕指数会触碰7%的停市机制,因此出现大规模的争先恐后沽出情况。当港股没风时,一些股票的成交量可以从高峰时期跌去九成,金额大的投资者根本沽不出去,跟被熔断没分别,单是流动性这问题已吓怕了不少投资者。
基于以上原因,现在大部份专业投资者都只把港股当次战场,当一个项目来经营,港股将会呈现一个长期现象,平日没风没催化剂时,成交量或表现十分低迷。但是一旦出现诱因形成风时,很多资金同时涌入博短期利润,爆发力将会十分强劲。但毕竟不是大家的主战场,大家心态都是见好就收,因此时间亦不会维持太长久。
有了对港股以上的新认知后,笔者认为本地的职业炒家都应该重新思考今年的策略。有能力的是不是应该把主战场跟风转移到A股或美股?或者即使不把主战场转移,都应该调整炒股票的全年策略,港股没风时多休息,之后好好把握风来的那段时期,见好就收再休息等下次风来。
【港股连续大跌 该不该抄底?】
【谁在做空 索罗斯卷土重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k/gsxw/19936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 恒指高开高走涨1.8% 联想集团领涨蓝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