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港股 >> 名人观点 >> 浏览文章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发布时间:2015-11-25 11:03:0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核心零部件才是机器人的利润中心,我们看好在核心零部件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企业。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则是智能制造的主要技术支撑,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之明珠”。那么,对于以制造业闻名全球的中国来说,机器人产业到底是噱头还是风口呢?

  机器人行业潜力巨大

  根据IFR统计,2013年全球范围内机器人销售量达到179,000台,全年较2012年增长12%,而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00,000台。在2012年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中,中国仅占其中的20%。而2013年,中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2015到2017年世界机器人销量的增长将会达到年均12%,将会有2,000,000台机器人在全球的工厂中服役。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汽车加工机械手臂系统)

  于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的人口结构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而比老龄化更严重的问题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此前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形成劳动供给增量需要18年以上,同时,由于二胎生育的增加还将降低现有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适龄劳动人口占比降低)

  制造业平均劳动成本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国内机器人销量也基本保持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从日本机器人发展的历程来看,与机器人销量增速更相关的指标是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和劳动力成本来看,机器人行业需求景气度仍然是向上的。

  支持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国家政策导向,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目前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55,而中国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仅为21,远低于日、韩、德、美等机器人发达国家,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Geminoid——日本参展机器人)

  行业竞争加剧,巨头纷纷布局

  进入2015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竞争开始加剧,具体表现为两个个方面:(1)原有的下游机器人需求商开始转型自供机器人;(2)国外巨头开始在国内众多区域布局。

  以3C巨头富士康为例,其机器人自制从小型化机器人的研发着手,第一台样机深圳1号于2006年底研发成功,2008年产量约500台,2009年达到数千台,2010年富士康机器人产能增加至年产能1万台,并于2012年达到最高峰年产量8,000台,占当年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达到29%,已经超过了整个日系的机器人市场份额。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而今年,美的集团宣布将进军机器人产业,并与国际机器人“四巨头”之一的安川电机合作,建立机器人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团自动化投资累计投入20多亿元,2015年产量达到1,000台,预计2015-2017年该集团将新增机器人1,700台。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智能工厂机器手臂系统)

  为了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国际巨头也都纷纷在中国建立产业基地,全方位抢占市场高点。ABB、安川、库卡、发那科都在中国成立了本体制造商,那不智二越、纳博特斯克等也都在中国成立了生产基地。机器人行业俨然成为了传统制造业公司转型的重点,海外巨头眼中的风口。

  下一个风口如何选股

  国内机器人市场从2013年爆发以来,行业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特别是本土品牌正在崛起但多方面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机器人最核心的逻辑是机器换人,未来随着下游替换领域从汽车行业向食品饮料、医药、3C等行业深化,机器人类型从多关节机器人向更普遍的并联机器人和SCARA、码垛机器人过渡,参考日本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景气仍将持续。机器人板块我们认为未来选股的逻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核心零部件才是机器人的利润中心,我们看好在核心零部件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企业;国内机器人企业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赖进口,且产值规模小,导致议价能力弱,进口成本高,造出的机器价格竞争力弱。我们从机器人路径分析中可以看到,多家机器人公司(如发那科等)均是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发展成为行业巨头。

机器人产业 噱头还是风口?

(“赤金龙”系列机器人)

  在机器人工作站或者生产线系统集成上具备优势的企业。国外巨头精力集中于大型高端项目,而机器人下游中低端领域总需求很庞大,但是国外机器人巨头由于定制、研发、服务成本较高,成套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很贵,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国内机器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可以抓住机会,借助“工程师红利”的低智力成本优势,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线改造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具体行业应用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搞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痛点”。

  参考标的:创达科技控股(01322)、富智康(02038)、中国软件国际(00354)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k/mrgd/19519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