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指期货 >> 股指现货 >> 浏览文章

刘志超:期货市场必须紧紧服务于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5-11-25 11:0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中国期货协会会长刘志超11月24日在第六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上表示,期货市场必须紧紧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期货协会会长刘志超11月24日在第六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上表示,期货市场必须紧紧服务于实体经济。

  刘志超指出,首先,经济“新常态”下,作为期货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是大有可为的。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完善,我们目前期货的品种已经达到了50多个,市场的规模明显的在扩大,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个与期货市场实体企业的总体规模相比目前还比较小,数量不够多。截止到今年10月末,期货市场总体有效客户104万左右,一般机构客户仅为2.1万,而我们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完全统计有36万。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在逐步增大,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逐步增长,但又无法得到现实的满足。因此,如何化解在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供需矛盾,让实体企业了解期货市场,参与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的功能有效规避风险,为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化解风险,已经成为在“新常态”下期货金融机构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

  二是“新常态”下作为期货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

  中国期货市场之所以建立的初衷,就是为实体经济规避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成为我们期货金融机构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金融机构创新的意见》,为期货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金融机构的转型可谓正逢其时。2012年底,风险管理业务试点共有近50家风险管理公司先后成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利用场外期权,通过合作套保等方式,为实体企业开始进行了一些风险管理。通过价格保险加场外期权,在服务帮助实体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使自己不断成长,做优做强。也就是说,我们的期货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和经验。

  在当前形势下,期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场外衍生品业务就是要做出有中国特色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些范例来。同时,期货金融机构也要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形势,围绕自己的主营业务拓展,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优势,这样才能有可为。从而逐步转化成为具有专业的风险管理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差异化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在“新常态”下,特别是期货行业的改革创新中,期货金融机构应当牢牢守住合规风控、投资者保护两条底线。

  “我们始终在鼓励创新发展,但是我们并不鼓励没有风险控制的创新,不能以牺牲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期货行业创新发展初期,我们也发现一些风险控制不足、合规工作不到位、投资者权益没有得到有利保护的情况,特别是近一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违规案件,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刘志超表示。

  刘志超指出,前一阶段股市严重波动,也深刻反映了期货市场的风险存在的新情况、新特点。当前,这个市场已经到了由场内到场外、线上到线下,境内到境外、期货与现货互动的时代。因此,作为期货金融机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守住合规风控底线,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qihuo/gzxh/19512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