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美股 >> 海外财经头条 >> 浏览文章

彭博社亚洲对冲基金行业萎缩 交易员纷纷逃离

发布时间:2013-3-8 3:39:00 来源:网络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消息,彭博社周四文章指出,为了在亚洲对冲基金行业工作,保尔-史密斯(Paul Smith)在17年前从伦敦搬到香港定居,随着他发现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见顶,和很多行业老兵一样,他选择了辞职。

保尔-史密斯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我决定不继续等待周期转好,而是把我的时间花在更有建设性的东西上。”53岁的保尔-史密斯还是继续在香港居住,现在的身份是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的非营利部门,CFA学会的亚太办事处主管。他表示,“亚洲的对冲基金行业未来几年将会继续受制于融资问题,银行还是面对着很多的流动性问题。”

随着资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蹶不振,大多数基金都持续亏损而无法获得任何业绩相关的费用收入,亚洲对冲基金行业的经理、交易员和分析师们都纷纷逃离了这个行业。很多人选择进入共同基金、社会组织、咨询企业和货币管理行业以外的公司,当然,他们的收入通常也会大打折扣。

行业数据供应商尤里卡对冲提供的资料显示,亚洲对冲基金行业资产规模相比2007年的峰值有28%的下降。但是芝加哥对冲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则是指出,全球范围来看,对冲基金管理的资金量相比2007年是增加了21%的,在2012年12月时候达到了2.3万亿美元的纪录新高。

尤里卡对冲称,截止2012年12月,有296家亚洲对冲基金完成了结算,比同期开始运作的基金数量多出33家。全球范围来看,同期有1839家新基金组成,远高于371家的停运数量。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招聘企业原则合伙私人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谭伟力指出,“五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厌倦了对冲基金行业薪酬的那种巨大波动,还有一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尝到对冲基金会有巨额奖金这种承诺的甜头。投资者们变得越来越挑剔,监管环境越来越严苛,对冲基金不一致的业绩和金融行业整体的状况都迫使这些行业老兵选择退出对冲基金,寻找金融行业内更稳定的职业。“

尤里卡对冲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亚洲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增加九倍至1760亿美元,仅仅在最后一年就有32%的增长。在美国的城堡投资,Och-Ziff资本管理和SAC资本顾问等巨头都纷纷开设香港办事处。在那时,交易员从银行跳槽到对冲基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现在,亚洲对冲基金业的资产规模是1274亿美元,仅仅占全球行业规模的7%,低于2007年时候9%的份额。这和亚洲股市价值占据全球市值30%的进步形成了鲜明对比。 (孔军)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