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评论美债背后不为人知的因素
北京时间11月15日,《金融时报》刊登题为《想想那些隐藏在美国债务背后的因素》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美国将会申请获得援助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同意该申请吗?如果同意,会开出怎样的条件?为了重塑财政账目的可持续性,需要进行美国债务减记吗?如果需要,将会对全球金融市场
带来怎样的影响?
目前,还没有人问到这些问题。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思考看似不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汲取的教训之一。此外,还有一个教训,那就是自鸣得意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变成危机。当然,我并不是在预测“世界末日”,只是想让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时刻关注一些重要因素,以便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
第一个因素是,大数字的小比例,本身就是个大数字。据统计,美国债务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利率每一次百分比的上调,都会让美国债务增加。距离来看,如果利率上涨5%,那么,美国的预算赤字就会增加8000亿美元。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债务中的45%(甚至更多)被“外人”持有。众所周知,日本的债务大多数归国内民众所有,而美国债务的很大一部分归别国民众所有。
第三个因素是,主权债务不再被认定是“无风险投资”。实际上,市场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鉴于金融成本的增加,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不可持续的”。五年前,如果有人问“怎样的利率能让西班牙或意大利的债务变成不可持续”,分析师、经济学家或记者会耸耸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如今,再有人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会非常迅速——“当然是7%”。
第四个因素是,就全球而言,我们拥有20万亿美元的养老金储备资产、60万亿美元的专业管理资产,以及600万亿美元的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相关债务、预期回报率和估值的定位,基本上和美国国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定位是建立在美国国债代表着无风险回报率的假定之上。把这种假定拿走,我们将会发现自己身处失重的金融世界中。
第五个因素是,富有经验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前四种因素的存在。除了调整各自的风险敞口之外,他们还将探索两种转变,而无论哪种转变都将会对资本流产生明显的影响。第一种转变是,他们正在要求主要投资者公司打造一些能够取代美国国债的有价证券;第二种转变是,他们正在考虑将投资重点从侧重于市场资本的债券转移到建立在信誉基础上的基准上。
第六个因素是,金融压制或将产生“非故意的”消极结果,其中包括对流动性产生的影响。
现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成为“过去时”。大选过后,“财政悬崖”不确定的阴云日益浓厚,不仅笼罩在华尔街的投资者中间,美国政界乃至全球的关注焦点,也都聚焦在日已迫近的“财政悬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日前纷纷发出警告:如果美国不能避免“财政悬崖”,不仅会重伤美国经济,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us/xtang/3873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股神巴菲特最坚定持有的股票可口可乐
下一篇:美股评论飓风福祸相依
·4月PMI再创新低 经济面临下行风险2013.05.02
·未来半年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值得关注2013.05.02
·精神卫生法生效“被精神病”有望受制约2013.05.02
·郭树清的山东难题哪些事交给市场来做2013.05.02
·深圳调高增长目标,经济结构开始优化?2013.05.02
·广州近3000亿项目向民资开放涵盖城建所有领域20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