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袭来 中国该如何“弄潮”
短期国内降息的概率不高,单纯用利率手段很难解决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核心还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经济对货币政策的依赖,让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今年5月以来,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欧元区、印度、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等国纷纷降息,加上此前美国、日本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降息潮态势。世界各国纷纷降息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央行将会如何应对?全球降息潮又将走向何方?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宝兴业海外中国成长基金经理周欣、长信双利优选(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谈洁颖、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监牛若磊和海通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
短期国内降息概率小
证券时报记者:全球降息潮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国内会不会打开降息窗口?
周欣:全球降息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是汇率,进而影响出口,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则中国出口的压力会增大。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有热钱流入的压力,增大资产市场泡沫和今后大规模资金跨境流动的风险。不过,短期国内降息的概率不高,单纯用利率手段很难解决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如不降息,可以通过强化对资金流动的监控防控热钱的持续流入。
谈洁颖:全球降息潮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应,给中国央行也施加压力。从监管部门开始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加强监管的行动看,货币当局已开始重视热钱的冲击影响,未来或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出台;随着国内物价持续低迷,以及保增长压力加大,使用降息手段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
牛若磊:降息窗口不会在近期打开。首先,中国的通胀水平正处于探底反弹的阶段;其次,为了避免房地产和投资的过热也不会轻易降低息率。现阶段中国还未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因此,应对热钱方面还是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进行管理,如严查进出口贸易、控制外汇额度等。
姜超:韩国和澳大利亚均遇到与中国类似的问题,利率偏高使得热钱涌入套息,导致币值虚高,因而均通过持续降息来应对。本轮外汇储备中金融项目明显增加,表明短期投机热钱增加,而且,考虑到中国出口虚增,经常项目下也隐含大量热钱,意味着本轮人民币升值缺乏真实基础,在未来热钱流出时存在极大隐患。对目前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是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必须先出台存量房产税等长效调控机制,才能开始降息,否则,只会刺激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风险继续上升。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wh/hsyj/9569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指标国债利率飙升风险可控
下一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机未至
·三成公司折戟IPO财务核查2013.06.05
·IPO主动撤单享受“绿色通道”2013.06.05
·73家IPO公司撤退真相主动撤单享受绿色通道2013.06.05
·财务核查近三成公司折戟IPO2013.06.05
·大连银行IPO折戟2013.06.05
·市场对IPO依然过敏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