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地产博客 >> 浏览文章

应当采取措施遏制强行圈人之地的浪潮

发布时间:2013-4-8 0:19:14 来源:网易博客 【字体:

应当采取措施遏制强行圈人之地的浪潮

中国式圈地运动依然是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大厦是建立起来,一条条马路是修起来,GDP是涨起来了,官员是一路升迁了,然而,在这个城镇化辉煌的背后,时不时传来有公民丧命于铲车之下。河南一名农民在承包地内被铲车碾死,根据人民日报的调查,弘亿公司700元征地,6000元出租。四川省西昌市发生一起村民被推土机碾压致死,官方称之为“意外事件”,短短几天,河南淮滨数千亩土地被强制征收引发了冲突,多名群众被打伤,另有至少4名村民被拘留。

中国式拆迁和圈地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很多是以侵犯市民和农民权利为代价的。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经济专家吴敬琏在谈及城镇化时表示旧型的城镇化是由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这些年政府通过土地征购和批租赚取的差价最低的估计有30万亿元。吴敬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什么地方热衷于搞城镇化,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土地分配机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农民无法处置土地,从本质上来说农民是虚位的,而要想农田转化为城镇用地,必须经过政府之手,政府一方面控制土地供应,一方面控制土地需求,如此,土地价格越来越高不难理解了,土地垄断再加上货币超发,中国房价雄冠全球就没有任何奇怪的,相关调查显示,耕地征用之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和当地政府拿大头,村级组织留下两三成,农民拿到的往往不到10%。农民获得的货币补贴,按照最高30倍的标准,以一亩农地每年产出2000元计,最高也不过6万元。一亩地可以养活几个人一辈子,6万元够一个人吃几年?特别是货币超发导致货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如今,城镇化正在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战略规划,如何保护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和市民的利益,在当前地方政府大规模推动城镇化的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强调分散的农田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不切实际地将小农贴上落后标签,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掩盖本身掠夺这些资源。一些人忽视了在社保不完全的背景下,土地对于农民、农民工保障作用,仅仅单向度地通过货币比较。同理,有些人认为城镇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农民愿意将无效率的土地交给有效率的城镇体系。事实上,在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分散的农民无法应对有组织的公司和文武官员,就算明显侵犯农民的权利,很多官员会装无赖,他的意思是我就侵犯了你的权利,你能把我怎么样?从最近的最高层表态来看,将权力装进笼子里,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最迫切做的事情。为了追求政绩,官员热昏了脑子,以推动城镇化为借口,打起了盲目圈地造城的主意。这种思路,如果不能够遏制,对市场经济侵害是不可挽回的。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强行推动城镇化,将政府推向了债务危机的深渊,为了解决这些债务危机,牺牲的只能是币值的稳定。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不是用CPI数据就能显现的,大规模地印钞让居民财富大幅度缩水,是解决政府债务危机必然选择。这些思路不仅仅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政府的选择,我们的M2短短十年内已经超过百万亿,这些货币从哪里来的?一个重要的线索是,所谓的土地升值从本质上来说是货币泡沫所致,也就是说,房价泡沫从本质上来说只不过是货币泡沫的反映。更重要的是,这种金融机制支撑了圈地运动,降低了农民和市民所获得货币补贴的真实价值。

房地产之所以会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最大的热点,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地都会引起舆论的热切关注,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集聚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中,农民、市民的利益难以真正保障。强行拆人之家,强行圈人之地,这些事情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时时上演,实在不应当。这些乱象正在成为管理层重点关注的现象,但何时能够限制这些现象发生频率,还是需要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