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的唯一出路在于创业板融合
苏培科
“沪港通之后应该有深港通”——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深港通开通明确定调,相信2015年深港通开通是大概率事件。
只是,深港通该如何启动?深港通的标的该如何设置?将决定深港通的命运。从目前市面上的各种说法来看,深港通的标的不会将创业板公司纳入,主要还是大盘蓝筹,原因之一是中国创业板目前估值太高,一旦与香港市场融通后会引起估值雪崩和资金外流,另一个原因则是香港投资者偏好大盘蓝筹,香港投资者对自己的创业板都不理睬,对深圳创业板估计也兴趣不浓。1+1>2的协同效应,目前香港创业板实际已经沦为鸡肋板,可有可无,主要原因是该市场缺乏好的上市标的和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而深圳创业板则不同,身后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想排队上市,IPO都被挤成“堰塞湖”了,内地创业板显然不愁上市资源;再加上内地上市有门槛和3年过往业绩的要求,能够上创业板的企业其实很多都不小,而且都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并非概念初创期的小企业,这也是内地创业板估值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内地创业板代表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和潜在增长点,也是投资者追捧的主要原因。理论上深圳创业板具备成就全球一流创业板市场的潜质和资源,只是需要一流的市场规则和战略定位,如果深港通志在融通两地创业板,恰好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深港通应该要有这样的战略目标,而不仅仅只是给两地投资者多一些大盘股的投资机会和吸引彼此的资金,互联互通的目的是为两地金融市场形成合力,而非简单地做政绩概念。
因此,我希望深港通应该旗帜鲜明地标榜创业板的互联互通,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估值雪崩,如果要雪崩早在沪港通开通就雪崩了,但为什么还没雪崩?还备受追捧?道理其实很简单,市盈率估值对成长型企业有一定的缺陷性,应该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而且创业板确实承载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点的希望,资金追捧是自然的。如果深圳创业板像香港创业板那样冷淡和鸡肋,估计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虽然这些年创业板公司频繁曝出各种问题和负面消息,但有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快速壮大,市场制度环境也在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尤其在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美国上市让A股管理部门很羞愧,很多内地投资者都在指责A股市场的不作为。“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赚钱,在国外分钱,中国投资者连汤都喝不上!”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和移动终端群,但像腾讯、百度、京东、新浪、携程、阿里巴巴等企业去境外上市,让中国资本市场整整错失了一代互联网、创新型企业。为了亡羊补牢。据悉深圳创业板准备修改上市等规则,将不再设定盈利指标,不再限制注册地,同意VIE结构,尝试股东不同投票权架构设置,吸引境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回归中国创业板。如果监管部门和深交所真的能启动这些规则,能知耻而后勇,能下定决心彻底洗礼目前不合时宜的陈规旧调,不再行政审批和行政配置资源,并能严格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方式来执行国际化的规则,中国创业板绝对有实力迈入一流市场。
至于投资者的偏好和开设之后的活跃程度根本不用担心,虽然香港投资者不喜欢炒小盘股,主要是香港创业板市场不尽如人意,没法去炒。加之香港的各类实业都被几家集团寡头所垄断,小企业很难有出头之日,中小企业缺乏想象力。另外香港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群体,投资重点主要配置在蓝筹股。而内地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却充满想象和成长空间,估值高低没有可比性,不像大盘蓝筹股那样大多是A+H。同一家蓝筹公司在两个市场的比价因素很明显,而创业板公司很少A+H,其估值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当然也不乏有创业板公司虚高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深港通解决的是全市场的机制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显然,深港通的唯一出路在两地创业板的融合。一旦两地创业板市场形成合力,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两地都将受益,也会为深港一体化的撬动找到有效支点,否则开与不开就无所谓了。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k/yaowen/17251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港交所拟引入市场波动调节机制
下一篇:东方之门四度违约之困 金鹰商贸12.86亿接手
·银行间债市午盘跌落企稳 GDP向好及新债招标影响抵消2015.01.20
·欧债收益率下跌 投资者焦点在欧银QE细节2015.01.20
·欧洲央行宽松预期提振债市 欧债继续走高2015.01.20
·日本央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或令国债收益率跌为负值2015.01.20
·料1月FED重申耐心 美债收益率下跌不至于推迟加息2015.01.20
·东吴可转债B六涨停 转债市场或延续强势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