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台湾银行业成“烫手山芋”
北京时间3月14日,《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台湾银行业成“烫手山芋”》的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
在将赌注压在台湾和大陆关系走势的五年后,一些全球最大型的私募股权公司和对冲基金现在正努力退出台湾“拥挤不堪的”银行业。
包括凯雷投资集团和私募基金SAC Private Capital Group在内的一些企业,早在上个十年的中期就已经挤进台湾银行业。目前看来,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但是在交易过程中两者的银行业仍面临严厉的限制。与此同时,投资者所面临的是下滑的估值以及监管阻碍。
据报道,凯雷拒绝对此事发表置评,而SAC也拒绝做出回应。除了这两个家企业之外,其他私募股权公司和对冲基金,其中包括Longreach Management公司,也在设法抽身。不过,Longreach Management也拒绝回应此事。
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私募基金巨头TPG Capital已经成功退出台湾银行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7月份,该私募股权企业减持所持有的台新金控公司股份,并且付出了“小损失”的代价。据悉,2006年,TPG Capital斥资2亿美元购得台新金控16%的股份。
有分析指出,投资台湾银行业的私募股权公司和对冲基金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鉴于竞争的日益加剧,台湾银行业是地区银行业中获利最少的一个区域
大和证券台湾分析师杨尚伦表示,除非愿意降低价格,否则那些想要退出台湾银行业的投资者很难卖出所持有的股票。他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完美退出的机会正在减弱。”
一位高管透露,一些私募股权企业是在2006年和2007年挤进台湾银行业的,当时,贷款商似乎都很“便宜”,因为台湾银行业正挣扎在信用卡违约的漩涡中。
该高管指出,现在,一些投资者希望,内地和台湾之间逐渐改善的关系将会催生出更大的市场公开,而内地银行业将被允许买入台湾贷款商的股份。如此一来,投资者预计,倘若真出现此类买卖交易,那么内地银行业的估值将会上扬。他们相信,如果内地银行真能买入台湾银行的股份,那么后者将会拥有在内地市场扩展业务的优势。
私募股权公司和对冲基金还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估值下滑。以大众商业银行为例,2007年7月,凯雷和另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联合购买了该银行37%的股份,售价为4.27亿美元。现如今,大众商业银行的股票交易价是每股40美分,而当时的价格为52美分。
一位来自台北的投资银行家表示,很明显,潜在的买主不愿意给出卖家希望看到的价格。
同时,私募股权企业还面临着买家数量有限的难题。众所周知,台湾监管机构目前尚不接受他们认为和大陆企业有关联的收购要约。举例来看,2010年,台湾金融监管委员会驳回了美国国际集团旨在出售旗下台湾人寿保险业务的收购交易。据了解,该收购要约是由一个香港财团提出的,不过,该财团包括在香港上市的中策集团公司和私募公司博智金融控股公司。
据报道,当时,台湾监管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在金融实力或对台湾人寿部门的承诺问题上,给出收购要约的香港财团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本评论作者Aries Poon,是《华尔街日报》记者。(米娜)
上一篇:MarketWatch平衡预算是种愚蠢的目标
下一篇:CNBC美国能源业蓬勃发展助推美元强势
·欧元暴跌逾1% 金价重返千六2013.03.19
·全球12大投行点评塞浦路斯存款税风暴2013.03.18
·WSJ中国正在重蹈美国金融危机覆辙2013.03.19
·高盛摩根士丹利看好美股 提高标普指数目标点位2013.03.19
·CNBC小小塞浦路斯何以冲击全球市场2013.03.19
·共和党议员称塞浦路斯为美国敲响警钟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