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引领发展方向 债市结构不断优化
2012年,基金等集合投资人作为第二大投资人类别,构成了债务融资工具市场31%的资金来源。
随着基金、保险、证券公司等其他投资机构活跃地参与债券市场的交易,银行不再独自“扛起”市场的信用风险,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使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间实现了有效分散。
“在市场化理念的指导下,债券市场的结构不断优化,流动性稳步提升。一个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债券市场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也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迎来黄金十年之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债券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了银行信贷“一枝独秀”的社会融资格局,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还在加速“金融脱媒”,助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来自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基金、保险、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更加活跃地参与债券市场交易,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多元化趋势不断凸显。从公司信用类债券来看,投资人结构日趋均衡。2007年~2012年间,商业银行持债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下,而基金等集合投资人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持债比例自2011年开始超过20%,跃升为第二大持债主体。
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虽已步入世界前列,但流动性始终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银行间市场交易工具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市场投资主体不断丰富,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日益活跃。丰富的市场流动性,不仅为一级市场发行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更对整个市场的风险预防和价值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无论是从市场成交规模还是债券周转率来看,市场流动性较前些年均有明显提升。市场成交规模方面,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各类债券累计成交(包括债券现券、回购和远期交易)216.9万亿元,较2011年全年债券成交量增长了20.5%,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全年成交44.9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4.9%,增幅明显。债券周转率方面,2012年市场各类债券的平均周转率为9.4,较2011年的债券周转率8.7有明显增长,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周转率达12.7,流动性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此外,在银行间市场,为推动二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举措也在有序开展。2008年以来,交易商协会不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的市场化评价,并不断研究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为适应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交易商协会在2012年组织相关市场成员和法律专家成立工作组,起草完成《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自律指引》,搭建了经纪业务自律规范体系框架。
标签:市场化改革引领发展方向 债市结构不断优化 投资人结构 投资者结构 利率市场化 银行间债券市场 金融脱媒
上一篇:央行周二展开50亿正回购 资金面骤紧
下一篇:央行延续正回购回笼资金货币调控或将稳中趋紧
·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9100亿元2013.02.22
·节后资金宽裕 央行单周“抽血”9100亿2013.02.22
·公司债公开发行拟取消保荐及发审制2013.02.22
·500亿元正回购2013.02.23
·央行行长人选影响日元汇率?2013.02.23
·央行周二进行5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