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用地优先保障“南拓”“东进”

发布时间:2013-3-1 6:55:45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字体: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布

三年前公示的《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昨天在市政府网站正式公布。用地紧张仍是该《规划》的首要主题,规划提出新增建设用地将优先保障“南拓”、“东进”;规划还提出了转化和改造农村居民点的分类措施,并提出广州“三纵、五横、多公园”绿地生态格局,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超过690万。

用地年均增长率近期为1.56%

用地紧张仍是该《规划》的首要主题。其提出,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7200公顷(即1772平方公里)以内。而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到2010年广州已用掉1649平方公里,到2015年要控制在174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总量,也就是说,要留下32平方公里给“十三五”期间使用。

那么,如何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规划》提出,保障重点,优先落实“南拓”、“东进”空间发展战略,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南沙、萝岗、番禺、增城南部等区域倾斜。

满足“北优”战略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白云、花都、从化等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强化居住用地、旅游休闲用地和山坡地利用的有效结合,促使“工业进园、居住近山”。

《规划》对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量设定了标准,2006-2010年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量控制在每年2409公顷以内,2011-2020年每年1570公顷以内;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近期为1.56%,远期为0 .93%。

新增村民住宅力推“农民公寓”

《规划》还提出,要合理转化和改造农村居民点,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约21300公顷。

在建成区范围内——— 主要集中在海珠、越秀、天河、白云、荔湾、黄埔等地区和花都新华、番禺市桥、从化街口、增城荔城等高度城市化区域的农村居民点,以城市的规划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城中村”改造和各类规划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市、建制镇用地的转化,新增的村民住宅应按照农民公寓方式集中建设,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城乡规划发展区范围内———主要集中分布在花都、白云、番禺、南沙、萝岗等重点发展地区及各中心镇的农村居民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原则上按城市居住区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农村居民点转化为城市(镇)建设用地,住宅建设方式以农民公寓为主,防止新的“城中村”出现。

而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之外的部分散、小、空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增城、从化、花都北部、番禺南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对该类型村庄重点挖潜低效用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三纵、五横、多公园”绿地生态格局

《规划》还设定了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构筑“三纵、五横、多公园”的绿地生态格局。

三纵,即三条南北向生态主廊道,自西向东依次为:洪奇沥水道-大夫山-芳村花卉保护区-流溪河生态廊道;蕉门水道-万亩果树保护区生态廊道;狮子洋-东江-增江生态廊道。

五横,即五条东西向生态主廊道,自北向南依次为:新塘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沙湾水道-海鸥岛生态廊道、横沥水道-凫洲水道生态廊道。

多公园,即围绕“山、水、田”三大主题,重点建设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农田观光园等,实现居民出行50 0米见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