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郑州商务办公需求呈现“冷热不均”

发布时间:2013-4-11 14:32:00 来源:郑州晚报 【字体:

2013年,随着高铁板块持续放量,加之龙湖副CBD、龙子湖大学城商务体又将陆续入市……面对一边是高企的库存,一边是萎靡的销售,业内专家惊呼,郑东新区或将沦为写字楼“重灾区”。

与郑东新区的“消化不良”相比,老城区的商务办公需求却一直“吃不饱”,从不少项目的客户构成来看,老城区写字楼自用客户比例远大于投资客户,与郑东新区倒了个个儿。这足以说明,老城区的办公需求非常旺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郑州商务楼宇的分布合理性亟待商榷!

4月2日,本报AA16版发表《市场之惑,写字楼唯市场论》,直指当下郑州写字楼市场的三个困惑,即“市场之惑、投资之惑、发展之惑”。甫一刊登,便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面对冷热不均的市场,投资行为是跟市场走还是跟规划走?且看下文分解。

冷热不均,信市场or信规划?

十年前,大家在问啥是写字楼;五年前,大家问谁在做写字楼;现在,大家问谁没做写字楼;五年后,要问谁还在做写字楼?

郑州写字楼市场的冷热不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上述坊间流传的一席话来看,人云亦云的盲目投资成就了今天的市场之惑。

时光追溯至2007年,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号角,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之东风,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卯力扬鞭,三产服务业发展迅速,高端商务需求日益增添。又加之楼市调控持续对住宅市场的挤压效应,在内外环境和政策的有利聚焦下,郑州写字楼市场迎来了春天。

当社会各界对郑东新区CBD的成功推崇备至,对楼宇经济的未来一片赞歌,对高铁商务区充满无限憧憬之时,郑州写字楼市场“过剩与不足”的矛盾凸显,供求关系于2012年达到峰值后急转直下,量价齐跌。

这种冷热不均不仅集中在产品供应结构上,也集中在区域供应的均衡上。

数据显示,郑东新区现在售写字楼28个,2013年将入市项目13个,体量约191万平方米,区域内潜在项目至少15个,多集中在高铁片区及龙湖副CBD、龙子湖大学城区域,且多为商务金融用地,总体量约270.89万平方米。而反观其他区域,写字楼供应零星分布,多以城市配套形式出现。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郑州商务楼宇的分布合理性亟待商榷!

令人担心的是,写字楼过分集中于郑东新区,势必会造成不良竞争。而事实证明,郑东新区已陷入“价格战”,与其他区域“吃不饱”的局势形成鲜明的比照。

这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投资写字楼到底该信市场还是信规划?

虚假繁荣,大跃进与缘木求鱼

盲目跟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不仅违背城市的容纳能力,更是对优质资源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甚至是一种灾难。

面对一边是高企的库存,一边是萎靡的销售,业内专家惊呼,郑东新区或将沦为写字楼“重灾区”,这场有关写字楼的“大跃进”,迎来了“大竞争、大洗牌、大淘汰”的时代。

这场“大跃进”不仅折射出人们对写字楼抗风险和财富效应的追逐,更是折射出违背城市容纳能力与市场规律的危险讯号。

记者走访时发现,围绕郑州客运东站1.5公里的范围内,不下30栋写字楼扎堆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如果不是路牌的提醒,恍若置身香港。但走进售楼部,却是一种萧条的景象,不少项目低价入市也无人问津,偌大的案场寥寥数人,销售员远比看房的人多……

“只有摩天大楼还远远不够,商务区灵魂的培育还需时日。”河南正弘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朴直言,高铁商务区写字楼市场是虚假繁荣,这种大跃进好比是缘木求鱼,违背了城市的容纳能力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只是一厢情愿。

人们习惯拿郑东新区CBD的成功来影射高铁商务区的未来,在接受采访时,业内人士王硕反问记者,CBD扎堆赢了,高铁扎堆赢了没有?

应了那句老话,时间不能超越。高铁商务区,尚存在种种不确定性。王硕指出,当年CBD倾全省之力才得以成功,而如今高铁区要想短时间复制CBD的成功谈何容易,因为本土资源毕竟有限。

孰是孰非,不患寡而患不均

政府在城市规划资源配比和类型配比上要有长远眼光,不仅重招商,也要重培育。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写字楼开发不仅是“卖”,还要会“养”。

信规划还是信市场?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小平同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讨论。业内人士指出,计划毕竟不是规划,在市场经济主体下,无论哪种经济手段,都离不开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采访发现,与郑东新区的“消化不良”相比,老城区的商务办公需求却一直“吃不饱”。

先从传统商务区说起,农业路国际企业中心极具代表,这种“商住楼”曾风光一时,而如今“上班等电梯,下班走楼梯”成了入驻企业难以挥去的梦魇,但依然一房难求;科技市场附近的欧洲花园也是住宅办公的奇葩,一到饭点儿,各种炒菜飘香,掂公文包的和掂菜篮子的抢过道。这足以可见,老城区商务办公需求之旺盛,办公物业之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市场表现来看,以老城区热门在售写字楼为例,北区瀚海·北金70%为自用客户,蓝宝湾写字楼项目自用客户达到80%,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自用客户比例达八成,均远大于投资客户比例,这从侧面反映,具备产业支撑的老城区办公需求非常旺盛。

河南瀚海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相勇指出,老城区解决了产业链和居住的问题,有关产业链服务的问题尚亟待解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与郑东新区的“相对过剩”相比,老城区对商务办公需求的旺盛,恰恰意味着一种机会。

投资谨记,切忌莫人云亦云

写字楼属于法人消费,比住宅投资更加专业,不要盲目跟风。基于投资风险和回报率来看,选择老城区楼宇更为保险。

新老城区一边严重“过剩”,一边严重不足,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投资写字楼是跟市场走,还是跟规划走”的争论似乎一目了然。

王朴认为,新城靠概念,老城靠需求,老城区具有深厚的产业支持、配套支撑和人口优势,企业就近办公更容易接地气,而投资回报也会更有保证。

不仅如此,从写字楼投资属性来看,写字楼与商铺则完全不同。王朴指出,写字楼的成熟不是靠时间的增长快速增长,而是靠时间的增长略有增长。老的物业会因为设计和形象的落后跟不上形势,一旦三五年没租出去,即便市场转好了,也会因为物业的落伍而失去光环。因此,选择成熟区域的写字楼,投资风险会小很多。